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行动计划【院教字[2016]30号】 教务处 | 2016-04-01

今年,是我院评估整改年,为落实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力推进学院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学院决定全面启动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通过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0152018)》等一系列有关文件精神,坚持贯彻“以评促建”的方针,结合评估专家组的整改意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全面启动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代表的课程体系;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与标准,强化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推进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微课、慕课建设,建立课程建设责任机制,逐步形成院级优质课程、市级优秀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积极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加强现代职教理念的学习,强化课程改革意识,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理念先进,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准确,课程设计科学,课程实施有效,课程质量较高”的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在贯彻总体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实施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课程改革是基础,课程建设是核心,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动力与源泉,课程建设必须运用先进的职教理念、遵循课程改革的思想才能获得预期效果,反之,课程建设的成效为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两者齐头并进,两手都不放松。

2、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

实施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旨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各课程都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这既是评估整改的需要,也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内涵建设的需要,在全面开展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支撑力大的核心课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使课程建设既具有全面性,又突出重点。

3、试点建设与示范推广相结合

课程建设应遵循“循序渐进、先点后面、点面结合;先掌握方法经验、后示范引领推广、形成全面铺开的局面;先专业核心课程、后其它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先单一设计、后整体构建、完善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建设路径按照“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掌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单一(单元)课程设计→整体方案设计→选择方案设计试点→若干专业核心课程示范引领→推广到相关专业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重构”的步骤逐步推进。在顶层设计中坚持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工学结合理念,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课程建设与检查指导相结合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辅以必要的检查指导,用课程建设验收标准作为课程建设的衡量要求,不断完善建设质量。要建立课程建设责任机制,对择优申报经评审确定的课程建设项目进行定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如出现建设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情况停止建设经费资助或撤销建设资格,并追究责任,保证各项课程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三、建设内容与要求

全面启动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即在2016年立项建设2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0门微课),经过卓有成效的课程(含实践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院级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培育省市级乃至全国的优秀课程。

1、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是学生学习专业的核心内容,获取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就是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院系必须十分重视,切实抓好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提升学院整体课程建设水平。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高职)为指导,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验收标准”见附件1,围绕“验收标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以先进的职教理念为指导,科学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准确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开发与设计。

2)聚焦课程内容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程内容选取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取舍具体内容,及时吸纳最新技术,建立教学内容动态优化整合机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科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融教学做一体,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课堂单元教学设计科学,正确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和仿真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课程主讲教师执教能力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具备“双师素质”条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较强。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兼职比例恰当。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高整体队伍水平。

5)夯实教学条件建设,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加强教材建设,积极编写校企合作项目教材。开发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建立本课程共享开放的网络学习空间。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6)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单元设计等资料齐全规范。教师工作手册、课程总结、试卷分析、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管理等资料完备。课程教学实施稳定,严格执行教学规范,教学环节组织较好。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了课程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多样,督导、同行及学生评价优良。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

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这项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等全方面入手,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真正实现“五个对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的成果呈现形式有3种:校企合作编写以项目课程为代表的新课程标准(重构项目课程结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项目式教材、工作任务式教材、学习情景式教材)、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含项目课程编写大纲、项目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内容、同步训练、教学资源利用等)。“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验收标准”见附件2,“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标准体例”见附件3,其开发要求为:

1)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确保项目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是必由之路,其特征首先是校企联合开发,即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且有合作协议。其次是具有工学结合与知行合一的特征,保证专业知识获取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协调性。第三是能反映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即具有以下特点:

①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将工作体系转化为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课程“重构”后的模块化。

②课程内容项目化。以具体的工作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每一个项目都包含相应的知识点、能力点等内容且相对完整。能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

③课程实施综合化。课程载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如零件、产品、设备、工艺、流程、案例等,使抽象的课程载体转变为具体的任务,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综合,教室与实训场所的综合,实现课程诸要素之间的综合化。

2)坚持工作过程导向的开发思路,确保开发源头内容的真实。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路径为:市场调研→校企共同论证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为保证课程内容均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一定要找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精选课程工作背景,梳理归纳知识点与技能点,把握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课程结构重构,按项目要求(工作任务或学习情景)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要紧贴企业岗位需求,紧贴职业标准,融知识与能力一体,力争做到课证融通,通过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课程改革和顶层设计,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代表的课程体系。

3)重视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确保“教学做”的顺利实施。目前,高职教材建设跟不上高职发展的要求,借用本科教材或沿用专科教材(本科的压缩饼干)的情况较为普遍,已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项目化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用开发课程的思路开发教材,以真实的工作项目、工作案例、工作流程和职业规范进行教材改革,优化设计教材内容,特别是优化设计技能训练项目,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教材的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微课(慕课)建设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高等院校力推的课堂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补充。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微课建设要求为:

1)应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特色。教师根据所选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按照先进教学理念进行精心设计与制作。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仪器,微课作品一般在1015分钟(不超过15分钟),提倡简明易懂、短小精悍、特色鲜明。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2)教学设计应反映现代教学思想,设计思路清晰特色鲜明。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专业、课程名称、知识点(技能点)名称及适用对象等。教学设计的文件格式为WORD。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视频格式可用mp4。演示文稿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演示文稿格式为PPT

 四、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与验收管理

1申报

1)凡长期承担教学任务的校内专兼职教师都可申报课程建设项目,并填写《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见附件4,并向所在院系部提出申请征得同意,由各院系部集中报送教务处,报送时间截止到420日。创新课程比赛报名时间另行通知。微课、慕课采用报名办法,不需填写申报表。

2)各院系部应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宣传发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保证每个专业申报1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院级重点专业可报2门)、申报2门以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开发2门以上微课,公共基础课类开发微课不少于3门。在慕课开发初期,鼓励教师应用较为成熟的慕课资源,应用慕课可作为项目申报。

3)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立项项目可重复申报,如申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可同时申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或开发教材或开发课程标准,也可根据各自情况单项申报。

2立项

教务处在428日汇总各院系部申报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由学院组织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对申报项目进行审议,提出立项建议名单,报学院院务会议审定并网上公示,下达立项任务通知书。

3、建设

1)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微课(慕课)一旦确定立项,项目负责人必须承诺保证完成建设任务,形成课程建设责任机制,确保课程建设项目有计划、有质量地完成。

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经费为5000/门;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标准资助500/门;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资助2000/门;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教材资助3000/部;开发微课300/个,另外仍组织微课竞赛,微课获奖奖励按微课竞赛评比办法执行,应用慕课在教师工作量中给予适当补贴;创新课按竞赛办法发放奖励。多个项目申报时,按就高原则给予支持不再重复资助(微课与创新课可重复)。教学项目建设经费与科研奖励不重复,并鼓励各院系部酌情给予资金配套。

课程建设项目经费分二次下拨,立项任务通知书下达后拨50%作为启动经费,项目验收合格后拨50%,如验收不合格将追回启动经费并追究责任。

3)建设周期: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为一年;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在本年度内完成。

4、验收管理

1)申请验收。建设期满课程负责人须以书面形式填写《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验收申请表》见附件5,向学院申请验收。并根据《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验收标准》、《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验收标准》,写出自评报告。

2)评审验收。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依据《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验收标准》、《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验收标准》进行评审验收,提出通过验收的建议名单,报院务会议审定并颁发证书。

3)已经建成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要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力争申报市级优秀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将在校园网“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栏目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经常更新,保证课程建设成果的先进性。

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其课程建设成果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将被视为同意该项目成果资源共享,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并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顺利推进

学院实施百门创新课程建设工程,是落实评估整改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涉及教学基本建设的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确保课程建设顺利推进。

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学院将定期组织专家对在建课程项目进行检查、指导。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要对上网内容进行不断升级和更新。为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拟成立网络课程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牵头、实训研发中心负责管理。教务处负责网络课程的技术指导、技术规范与审阅。实训研发中心负责网络课程的日常管理、更新完善、技术支持。各院系部负责网络课程的组织、建设、制作和更新推广。

3、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学院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职称晋升考核范畴。对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所承担的课程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的教师,授予荣誉称号,其成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与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晋升职称和评选优秀教师的参考依据。

对验收未通过的建设项目,学院将责成课程负责人限期整改,在后续一年内达到验收标准,或者更换课程负责人。对建设过程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建设经费挪作它用的项目,将视情况撤消建设资格,其主持人在2年内不得申报课程建设项目或教改研究项目。

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教务处。

 

  

附件1: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验收标准

附件2: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验收标准

附件3:项目化开发的课程标准体例

附件4: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

附件5: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验收申请表